2025 年 7 月 24 日至 25 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届人工智能与职业心理健康促进学术研讨会在安徽黄山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办,黄山青春谷生命科学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零点远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产业创新集群开发分会、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以 “智能时代的心理关怀新范式:本土化创新与技术赋能”为主题,汇聚了众多业内专家、学者及相关机构人员,近百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职业心理健康促进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会议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韩立存主持,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宋华淼主任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会梁相斌会长、黄山青春谷生命科学发展有限公司施威董事长先后致辞。
开幕致辞:聚焦时代命题 共话发展方向
24 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主任宋华淼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智能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使职业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峻。相关报告显示,超 60% 的职场人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压力,职场人群抑郁、焦虑风险检出率分别达 27.7%、31.6%。他强调,人工智能是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其能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精准评估和个性化干预等支持,尤其对特殊职业群体意义重大。他表示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扎根中国土壤,实现本土化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心理健康体系。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 宋华淼在开幕辞中发出强有力的号召,呼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专委会各司其职,勇当先锋、培育人才、突破瓶颈、凝聚合力。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会会长梁相斌在致辞中指出,从法治视角和行业责任出发,人工智能在职业心理健康领域是 “赋能者”,也是“试金石”。职业心理健康涉及大量敏感数据,若缺乏规范,易引发隐私泄露、责任追溯困难等问题,甚至导致服务的“工具化”,削弱人际情感联结。他认为需构建法治生态,完善规则供给、强化协同监管、推动全民参与。他呼吁构建“技术发展有边界、权益保护有依据、责任落实有机制”的法治生态。学术机构与行业组织要发挥桥梁和守护作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黄山青春谷生命科学发展有限公司施威董事长,作为承办单位在致辞中热烈欢迎参会嘉宾的到来。以饱满的热情,作为东道主华宁与会嘉宾的带来。他表示,黄山青春谷生命科学发展有限公司非常荣幸能够与北京零点远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此次研讨会,并期待与各位专家、同仁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职业心理健康在疗愈领域的前沿议题。
学术交流:前沿成果分享 碰撞智慧火花
以“专家主题演讲”和“专家圆桌座谈”拉开会议序幕。专家们各抒己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教授介绍了 AI 在心理健康测评及干预中的应用,分享了AI赋能心理健康工作的多智能体协同评估系统,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心理干预系统,实现精准心理评估,及时发现潜在心理问题,有效提升心理状态与工作效率的实验研究及案例。
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专业的下面设置一个“专业服从调剂与否”栏目,究竟填报“服从”还是“不服从”,要求考生必须在学校与专业之间进行一次博弈。
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世光教授展示了基于视觉智能的无感心理测量技术,通过视觉智能设备对工作状态的职业人员,采集各项心理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察觉负面情绪,是提供心理支持的重要依据。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总师付威威研究员探讨了智能体与多模态技术在心理选拔与测评管理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运用多模态技术,综合语音、面部表情、行为数据等多维度信息,更精准地评估候选人心理素质与岗位适配度。
各位专家主题发言之后,进入圆桌座谈环节,在以 “Al + 职业心理健康促进:跨学科对话与生态构建” 展开的座谈中,专家们从多学科角度探讨了构建该领域良好生态体系的方法,受到与会学者们高度评价。
在“应用实践主题发言”和“圆桌座谈”中,大连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鲍英善介绍了“心+N自助心理训练中心”建设实践;零点有数行为也认知数据智能研究中心盛文斌主任报告了人工智能时代认知训练对重塑心理韧性的作用;南京云思创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凌志辉总裁阐述了多模态数据构建职场心理健康防护网的重要性。国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张雪峰总裁聚焦职业人群利用AI进行“脑认知健康管理”对预防老年认知障碍早预防的重要性。宋华淼主任分享了由其本人作为原型的“心理专家数字人”项目的完成情况。该项目整合其40年工作经历中,为特殊人群心理服务的经验与海量专业数据,由沈阳康泰科技研发出的“宋华淼心理数字人”,旨在为特殊环境下的人群提供“24小时不离线”的智能心理支持。他动情展望:“心理专家宋华淼,将以数字人形象出现在基层、出现在他们周边,突破时空限制,成为一线人员的心理守护者。随后以上发言者在圆桌座谈中,围绕该领域标准构建与产业突破进行了深入研讨。
产业探讨与联盟倡议:凝聚合力,共筑生态
会议期间召开了产业探讨与联盟倡议会议,由研究机构、院校和企业单位人员参加。参会人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共同发起建立 “AI + 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产业联盟” 的倡议,20余名参会代表分别代表单位和个人签署了倡议书。
会议一致认为,当前,全球正经历以 AI 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深度融合重塑着职业心理健康服务的底层逻辑。我国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已进入 “高压力、高需求、高期待” 阶段,传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新需求。AI 技术的突破为破解痛点提供了关键钥匙,但应用仍面临技术碎片化、标准缺失化、生态孤立化三大瓶颈。在此背景下,为加速 AI 与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的深度融合,构建 “技术 - 场景 - 服务” 一体化的智能生态,倡议发起成立该联盟,以 “智联心理,健康新程” 为口号,围绕 “共建、共享、共研、共益” 的核心原则,联合各方构建更优质的职业心理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倡议提出,产业联盟是由相关企业、机构、院校自愿组成的创新联合体,以 “赋能企业、守护职场人” 为使命,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与跨界协同、建立标准化产品体系、构建开放协同平台、强化公益属性等。
同时,参会人员一致诚挚邀请国内心理产品与 AI 技术企业、心理服务机构、产业链伙伴、科研院所与专家加入,携手构建优质的职业心理健康促进智能生态。
著作发布:分享实践成果,启迪行业发展
在新书发布环节,宋华淼主任委员介绍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心灵的第三空间》著作作者马磊的情况。马磊是职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具有 26 年的军旅生涯经历。在多年从事心理服务技术应用过程中,他以 “真实案例剖析、深度启示指南、随翻即用方案” 的形式,完成了该部著作,为职业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实用解决方案。
实地调研:深化实践,拓展应用
25 日上午,参会人员参观调研了正在建设的黄山青春谷心理健康疗愈机构,了解了该机构心理健康疗愈方面的实践成果,并就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交流。通过实地考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健康服务场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实践参考,促进了参会各方在实践层面的合作与交流。
此外,会议期间先后召集了“团体标准”制定参与成员工作会议,介绍了团体标准制定的意义,提出了参加者的基本要求,讨论的目前申报的7项团标情况。召开了本届专委会组建以来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审议通过了委员、青年委员补选名单;审议讨论通过了《成立AI+职业心理健康促进联盟”推动智能心理健康生态建设的倡议书》;讨论建立“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绩效考核方法”可行性等问题。
会议总结:成果硕丰,意义深远,展望未来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相关领域搭建了交流平台,在多方面达成共识、取得成果,将助力我国职业心理健康事业迈向新台阶。相信在各方努力下,人工智能将在职业心理健康促进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广大职场人群的心理健康福祉贡献更多力量。在心理产业发展方面,通过产业会议和联盟倡议,凝聚了企业、科研院校等多方力量,针对行业面临的技术、标准、生态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AI + 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产业联盟” 的倡议更是为行业的协同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心理健康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和健康发展。
与会专家相信,以本次研讨会为起点,通过法治校准方向,以人文滋养内核,用技术驱动创新,中国特色的职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必将加速构建,为亿万职场人的心灵健康筑起坚实防线,助力健康中国与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