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委会主办的“创伤相关障碍与认知加工疗法(CPT)培训(初阶)”,历时近两个月的学术盛宴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学校心理教师与社会工作者共聚一堂,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共同探索创伤修复的科学路径与人文精神,为中国的创伤干预事业注入新的动力与希望。
该项目旨在推动国内创伤心理学领域的专业化发展,系统提升临床与教育工作者在创伤识别、评估与循证干预方面的专业能力,促进创伤知情理念在学校、社区与医疗系统的落地实践。课程以国际主流循证治疗为基础,融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致力于为一线心理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创伤干预框架。
多元汇聚:融合理论实践,构建专业基石
课程自启动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爱好者、心理咨询师及学校教师等参与学习。课程内容涵盖创伤心理学理论基础、创伤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认知加工疗法(CPT)的核心技术等,并结合本土案例进行深入解析。
本次课程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于它成功引领学员完成了一场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度学习远征。通过导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与抽丝剥茧的案例分析,学员们成功将知识内化,实现了从夯实理论根基到掌握临床技巧的完整跨越。
徐航老师系统梳理了创伤心理学的整体学科框架,从“创伤是什么”“创伤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创伤的神经生物机制”“创伤相关心理与临床理论”到“创伤干预的未来方向”,构建出一条从基础到应用的完整知识脉络。课程逻辑严谨、内容充实,兼具学术深度与启发性。尤其在童年创伤与创伤知情领域,徐老师结合WHO全球创伤负担统计、ACE研究及国内外前沿成果,深入阐释创伤对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及大脑发育的长期影响,让学员直观理解创伤影响的广度与深度,体会创伤心理学在公共健康、教育及社会治理中的科学意义与现实价值。课堂中穿插的典型案例、生动的研究图示与数据分析,让复杂的理论变得鲜活而易于理解。
吴坎坎老师深耕危机干预与心理急救多年,课程以其在汶川地震、西藏地震等重大灾害心理援助中的一线经验为基础,深入讲解心理急救与危机干预的理论框架、伦理原则与实务流程。从如何建立安全感、识别危机反应,到团队协作、资源整合与文化敏感性,吴老师以高度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实操技巧(如“情绪打包”“遥控器技术”等),为学员提供了可直接应用的行动指南。课堂中穿插的大量真实案例,使复杂的危机干预理念转化为可感、可行的操作路径,极具现场感与实用价值。
许梦然老师作为长期服务于创伤来访者的临床心理学家及CPT国际认证培训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学员打开了创伤干预的专业视野。课程从创伤相关障碍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讲起,系统介绍循证创伤干预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流程,深入剖析国际金标准治疗(如CPT、PE、EMDR等)的理念差异与应用要点,并结合中国文化背景探讨干预的本土化适配。通过丰富的个案展示与结构化的技能训练,许老师帮助学员理解“如何判断来访者的创伤类型”“如何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并为后续CPT系统培训奠定坚实基础。
三位老师在课堂内外均倾注大量心力,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互动氛围开放包容。课后更通过学习社群持续答疑与资源共享:徐航老师推荐创伤心理学核心书单,吴坎坎老师提供心理急救评估问卷与实务工具,许梦然老师分享创伤评估量表与干预资料,真正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闭环,让学员收获专业成长与深刻启发。同时本次课程最宝贵的另一个成果,催生了一个充满活力、互助共进的专业学习社群。
学员们围绕“创伤性事件与反应的界定”、“童年创伤的代际传递”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实际案例,交流干预经验。在技术实操环节,大家互相分享“蝴蝶拍”“接地技术”等练习心得,讲师也及时回应“职业性慢性创伤如何干预”“解离症状如何识别”等专业疑问。许多学员表示:“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技术,更找到了同行的伙伴。”这种专业连接感,让学习从一种个人孤独的求索,转变为一场群体智慧的共创。
学员反馈
生态共建:赋能专业成长,共促行业发展
“创伤相关障碍与认知加工疗法(CPT)培训(初阶)”已圆满收官,对学员而言,这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更是专业生涯新高度的起点。我们相信,每一位满载而归的学员,都将成为一颗“疗愈的种子”,以更科学、更人本、更有效的方式,抚平更多创伤者的心灵创痛。
课程所带来的,远不止一纸证书,更是一套可运用于临床实践的专业知识体系与核心干预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科学、系统、同理的专业思维方式。课程培养了学员作为创伤治疗师的专业思维,使他们能够在离开课堂后,为来访者提供真正专业、有效的帮助。
为持续传递科学的创伤干预理念与方法,使更多专业工作者受益,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广更前沿、更系统的学术内容。同时,应广大学员的热切期盼,“创伤相关障碍与认知加工疗法(CPT)培训(初阶)”第二期课程的筹备工作已正式启动。本项目将持续深化创伤干预领域的专业培训,推动科学、系统、富有同理心的创伤干预理念在心理工作者中的传播与实践。
我们诚挚邀请更多心理卫生从业者关注并参与后续课程,共同构建专业成长、互助共进的学术生态,让科学的疗愈力量触达更多需要帮助的心灵。
END
